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网络新生活

老有所乐,老有所学,老有所为,老有所练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吴兴溇港文化史(十)  

2017-04-11 05:49:20|  分类: 吴兴溇港文化史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第二节  吴兴港和横塘系统

   代杨公汉诗云:“吴兴城,画舫青帘处处通。溪上玉楼楼上月,清光合作水晶宫。”自东晋永和年( 345-346)吴兴修筑荻塘始,至五代吴越时期,逐步形成了横塘格局,港圩田初具雏形。

   吴兴港主要分布在太湖西南缘,以大钱港为界,其东均名为,主要承担杭嘉湖平原涝水湖;其西则称为港,主要渲泄东,西湖洪水,其中的长港则主要排泄一县之水。湖卅市共有74条,中吴兴境内39条,长县境35条,1957年前,机坊港(小梅港)大钱港是东、舶菪溪入湖的主要河道。1957年以后,实施东、西苕溪分流工程和东苕溪导流工程,尤其是经过20卅纪90年代的太湖治理之后,长兜港取代大钱港成为溪入湖的主河道,现在,吴兴境内有39港调整为21条,长兴境内原有35条调整为18条。历史众多港历经兴废,通塞不定,加上钱港、小梅港一般统计在内,因而古籍所记载的港数不尽一致。清同治《湖州府志》卷四十三载:“吴兴沿水之太湖凡四十有奇。明代伍余福《论七十》、清代傅玉露《太湖》和王凤生《杭嘉湖府水道总说》,均称“鸟程沿湖水口共三十有九,长兴沿湖水口共三十有四”。清代吴云《致王补帆中丞论湖州水利书》则说:“各属乌程者三十六,钱、小梅则三十八,属长兴则三十六。“清代杨廷璋、熊学鹏《奏请乘时开浚湖郡代杨廷璋、熊学鹏《奏请乘时开浚湖郡港疏》说:“其隶乌程者三十有八,隶长兴者三十有四。”而清代徐有珂《重浚三十六港议》,则不将大钱港、小梅港统计在内,说湖郡(鸟程)有“三十六”。

  环太湖港横塘水系的称谓十分复杂,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。有的定义十分明确,如江、河、溪、兜、浜等。有的定义却含混不清,并经常混搭使用,如,港、浦、塘等。

江:一般指大尺度的通海河流,如钱塘江、黄浦江、吴淞江、东江、娄江等,或专指长江。

  河:指天然的或人工开挖的中大尺度河道,如运河、浏河、胥溪河、大浦河等,或专指黄河。

  溪:指湖于山丘地区而尺度小于江、河的水流,如东苕溪、西苕溪、荆溪、合溪、鸟溪、泗安溪等。

  塘:通常指为障水而修筑的堤岸、堤坊,如河塘、池塘等。有时也指蓄水养鱼的人工水池,如山塘、陂塘、池塘、鱼塘等。清代刘宋成《重修新塘碑记》说:“水之奔注,堤而捍之者为塘。”塘的两岸用于人车通行,称为“塘路”。用于行洪通航的塘,则称“塘河”。在太湖流域地区,塘通常指东西向并连接纵向、浦的人工河道,但也有例外,江苏宜兴境内的东西河道系指荆溪百,而与其垂直相交的南北向人工河道则称塘,另外在湖州、嘉兴境,荻塘以南有部分南北向人工河道,也称作塘。

   浦、港:一般指通江达海或流入太湖的南北向人工河道《吴兴郡图经续记》治水篇记载:“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,又七里或十里而为一横塘,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,使塘浦阔深,堤岸高厚,则水不能为害,而可使趋于江也。”吴兴大钱港以西,至江浙交界的长兴斯圻,宣泄苕溪和长兴水系洪水的入湖河道一律称之为港,但湖州东部平原的部分东西的人工河道也称港,如德清县境内的漾溪港,嘉兴市境内的小羔羊港、辛汇港、大横港、莲花桥港。

   渎:指人工开挖的小型沟渠或水道。据单锷《吴中水利书》记载,古代丹阳至无锡间,有孟渎、黄汀渎、蘸渎、蒋渎、顾渎等十四渎,“先置常州运河斗门二十四所,用石契并筑堤,管水入江”.在江苏宜兴境内,则有“荆溪百渎”汇水入太湖。

   :专指吴兴境内大钱港以东、分布颊密、尺度鞍小的人工小河,南北向排列,导泄杭嘉湖平原洪水入太湖,也垢人称之为泾.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说:,雨溇溇也。”清代段玉玉裁注释:溇溇,犹溇溇不绝之貌。

   港圩田系统与“五里七里一纵浦,七里十里横塘”的塘浦圩田系统相比,虽然在形态结构上并无二致,但塘布局更加频密,圩田规模.面积明显较小,在吴兴境内几乎“一里一纵港、二里一横塘”,圩田规模一般仅是塘浦圩田面积的1/40~ 1/100,港密度平均间隔500~ 800米,大钱港以东的港,平均间隔约为593米。而自西向东的人工河道--  横螗,平均间隔也只有1。06千米。    

  获塘修筑后,北侧的湖滩坍涨不定,逐渐向湖面扩涨,茭芦之地逐渐开发为水稻田。为了适应湖滩排泄和航运需要,港也随之延长和加密,但是,港延伸过长,不利于水利效益的发挥,也不利于区间运输,于是就需要在纵之间开辟横塘,以互相贯通,因而湖滩向湖而扩展,港向外延伸,横塘也增多。横塘的修筑,实际上就是在太湖边筑堤,是潜圩田向获塘以北推进的需要,在这个过程中,开挖横塘纵时取出的土,用于修筑堤岸、港圩田得以建成,所以荻塘以北的圩田垦拓和纵横塘的开挖,大体上相辅相成,同步发展。开发港圩田的经验,还带动了荻塘以南古菱湖湖郡大片湿地的开发,横塘和港迅速向南延伸。荻塘南北的横塘纵之间,至今还分布着若干湖漾,仍然起到扩散洪水的作用,使“急流缓受”,再由众多港分流入湖,遇到干旱又可从太湖引水,保障圩田的丰收。

    港圩田系统形成初期,荻塘与西汉元始二年(公元2年)吴人阜伯通在长兴县东北修筑的皋塘、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年间( 258-264)在湖州至长兴修筑的青塘,唐元和五年( 810)苏州剌吏王仲舒修筑的吴江塘路,共同形成了太湖周边最早的环湖大堤,全民达100多千术,阻遏了洪水侵袭,推动了吴兴、长兴、宜兴、吴江一带的湖滩围垦和湿地开发。对于东、西苕溪和杭嘉湖平原涝水北排入湖、东排入浦,荻塘也至关重要,清代凌介禧《东南水利略》说:“西南诸来水,由东塘(即荻塘)分洪,北入太湖者,十之六、七,东入莺膈湖,十之三、四。“所以,荻塘是港圩田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,据水文资料记录,1999年6月的洪水,经荻塘南浔口门宣泄东排入湖的径流量就达11亿立方米左右,分洪导流作用十分显著。

如果说四千多年前的湖州“毗山大沟”,开启了在太湖南岸洳湿之地上疏干排水,垒塘开、围圩筑堤的先河,那么,西起湖州城东二里桥,东至吴江市平望豆湖,并与京杭大运河相接的荻塘,则成功地将冶理太湖、防洪、航运、灌溉、排水等诸多功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,堪称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。

   湿地修筑塘,首先要攻克湿地疏干排水、开沟防坍和土源不足的难题,而荻塘的修筑,必然要”置闸、取土、筑圩、浚河“,将防洪、开河、筑堤、航运、驰道、行洪、灌溉、排水、供水等诸多功能有机整合。清代张鉴《南浔重修东塘碑记》说,荻塘具有”通驿道,利漕运,卫农田,荻水利“等四大功能。因此,获塘的修筑,为获塘南北其他

的修筑提供了经验,为古代太湖流域带来了农田水利技术的进步,其范围涉及水利工程(桥、闸、塘、坝)设计、测量、施工、管理等诸多方面.同时,农田水利技术的教学也因此兴起,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治水人物和理论专著。如出生于获塘北岸环渚乡汇沮村(今常溪村)的明代治水名臣潘季驯,被誉为“千古冶黄、冶运第一人“,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水利学家,亨誉中外。北宋宝元二年( 1039),著名教育家胡瑗在湖州主持州学12年,提出“其为民政,莫要于水利”。致力于培养水利人才、特设“水利斋”,首创农田水利技术教学。清同冶三年( 1864),曾任镇江、苏州知府的吴云,迁居吴兴织里钱村,会同徐有珂、张尧淦等人,在陈村创办“五湖书院“,并专设农田水利课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7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