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南半壁之“锁钥”
---陈英士在光复南京中的作用
今年,是辛亥革命烈士、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陈荚士为国殉难74周年,在纪念这位被当时广大革命党倚为“民国长城”的辛亥革命烈士时;回顾当年陈英士为南京光复,为中华民国的迅速建立,为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所起的决定性作用,不禁令人肃然起敬。
早在武昌起义前,陈英士等人就在上海成立了中部同盟舍,准备在长江下游发动反清起义,并在南京等地频繁地进行组织发动工作。
1911年11月23日,陈英士等革命党人组成江浙联军。高举义旗,发动了南京会战,他们“用枪杆、剌刀、大炮,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”,强迫清王朝接受人民的意志。在攻克南京的当天下午,陈英士又发布“南京全城光复”的通告.并与章太炎,宋教仁,黄兴,程德全、涵寿潜等人致电联军总司令徐绍祯.镇军舒督林述庆、浙军司令朱瑞,苏军司令刘之洁,沪军司令洪承点,济军统领黎天才及江阴各军,高度评价了他们和广大官兵的丰功伟绩。通告中这样写道:“南京光复,赖诸公指挥之劳,将士用命之力。东南大局从此敉平“。是年12月2日,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迎来了江南名城南京的光复。赖诸公指挥之势,将士用命之力,东南大局从此牧平”。是12月2日,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迎来了江南名城南京的光复,面坐镇上海的中部同盟会负责人陈英士,就是南京光复的主要领导者和策划者。
陈英士被袁世凯暗杀后,孙中山在为陈英士请予国葬的《致各总长各议员函》中写过:“金陵负固,各省义师云集环攻,而饷械所资,率取培予沪军,陈君措应裕如,士无匮乏,此共予民国之功,固已伟矣。”在〈祭陈其美文〉中,孙中山又称他为“东南半壁”之“锁钥”。充分肯定了陈英士对光复南京和建立中华民国的作用。
评论